【全民反诈在行动】小心2025年按交易量排名的Top加密货币交易所- 官方推荐有诈!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交易所排行
“洗钱工具人”专门帮助电诈团伙转移赃款。有些人因为贪图小利,或法律意识淡薄,沦为了诈骗团伙的工具人。随着洗钱手法的不断翻新,洗钱形式花样越来越多。
某金店来了位女士,指定购买32000元左右的金条,但因支付受限没能成功购买。根据店内公共场所监控视频线索,路面巡逻警力在金店附近的地铁站口找到了这名女事主。然而这名事主却矢口否认自己曾去过金店购买金条。民警第一时间检查事主手机,发现她已经下载了涉诈APP,正按照骗子要求购买黄金进行配送。
诈骗分子通过发送营业执照、工作证,营造多人成功退费的假象来获取受害人信任。眼看其他人都成功退费,这名女事主也不免心动。取得信任后,犯罪嫌疑人就告诉事主,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将之前网上写作课程的费用成功退回。于是事主就按照对方引导来到金店购买黄金。
线上诈骗得手,诈骗团伙大多会选择让被害人安排网约车、闪送等服务,运送现金、黄金。那么,这些黄金或现金会交给什么人呢?这就要说到电诈工具人的一个新工种“车手”。“车手”团伙连接着诈骗两端,专门负责取送赃款。来看上海警方侦办的案件。
某天,上海警方接到反诈中心的预警,辖区居民龚先生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民警随即前往核实情况。龚先生说,前些日子他在网络上结识了两名所谓的资深金融人士,对方声称有内部消息,投资风险低,回报率高,于是龚先生陆续投入了十几万元。最近的一笔投资是通过现金寄送的方式转了出去。派出所办案队民警进一步了解到龚先生这笔钱是通过货拉拉的闪送寄出的,而且是骑手。
随后,民警很快找到了闪送员,此时他还没有将钱款交给取现人员。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民警乔装成闪送员前往约定的交付地点。来回变换了几次交付地点,接头人最后让民警把钱放在一个距离原本目的地三公里左右的停车场里,并示意民警把包裹放在一辆卡车的车轮下。经过守候伏击,民警将前来取钱的犯罪嫌疑人邓某抓获。现场缴获现金十万多元,这其中包括邓某当天通过闪送方式获取的其他被害人被骗的六笔现金。邓某被抓获后,他供述自己是一名车手,所谓车手就是负责帮诈骗团伙取送诈骗赃款的人,通过发布兼职广告,以“司机”“跑腿”等隐晦名义招募人员,集结后告知真实工作内容,部分涉及犯罪活动。参与者明知可能涉及违法,却在提成等金钱诱惑下,答应帮助转送赃款。
随着监管越来越严,转移非法资金越来越难,洗钱工具人还会伪装身份,作案手法更隐蔽。在天津警方侦破的一起电诈案件里,洗钱团伙以虚拟币经销为噱头,结合投资类骗局,让被害人用现金购买所谓的虚拟币,直接转移走被骗钱款。
2025年5月,家住天津的尚女士看到社交平台上的一位陌生人关注了自己,并逐一为自己发表的视频点赞,还主动加尚女士为好友。尚女士与对方聊了几天之后,很快确立了网恋关系。认识一个半月后,对方声称自己有内幕消息,可以带尚女士在所谓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平台上一起投资理财。对方还将自己的账户密码告知尚女士,让她帮忙操盘投资。
操作几天后,对方又教尚女士独立申请、注册账户,并建议她使用一种叫做“U币”的虚拟币在该平台进行投资,收益还会更高。不过,为了避免线上交易风险,这种U币只能先通过现金购买。看到平台账户里投资收益颇丰的尚女士,此时还并不知道,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一个虚假平台,里面显示的金额都是诈骗团伙可以自行操控的。之后尚女士分两次将10万多元现金交给了所谓的U商,以为自己通过虚拟币投资挣到了钱,不想竟接到了天津警方打来的电话。
警方梳理案情发现,所谓的U币投资只是幌子,尚女士前期遭遇的骗局从本质上来说,是典型的婚恋类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她所谓的从事保密工作的网恋男友,只不过是境外诈骗分子打造的人设。而所谓的U商,则是帮助诈骗分子转移资金的跑分团伙。犯罪分子利用群众对虚拟币认知不足,虚构投资升值假象,诱使被害人以现金线下交付转化为虚拟币,再通过各类钱包账户转移资金。
随着调查的深入,专案组摸清了这个以徐某、王某为首的取现跑分团伙成员信息。在掌握相关证据后,开展抓捕行动。经查,这个团伙打着所谓“U商”的旗号,在天津及其周边省市跑分作案10余起,涉案金额50余万元。他们通过境外软件与他们上家联系,上家告知他们哪里有单,他们就去接单,到与被害人约定的地点接收现金。目前,该团伙4人已被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尚女士的被骗资金还在进一步追查当中。
当诈骗团伙不断翻新洗钱手段时,最令人愤慨的莫过于他们将黑手伸向了信息闭塞的老年人群体。犯罪团伙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领取国家补贴”为由,操控老年人的手机,这些老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诈骗团伙转移赃款的“白手套”。
北京的赵女士遭遇电信诈骗损失10万元,警方调查后发现,这笔电诈赃款竟然流向了一名70多岁老人的银行账户。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个电诈团伙经常约被骗老人到一处茶室进行转账操作。骗子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法主要是说国家推出扶贫金申请项目,称其无任何申领门槛,只需提供银行卡及身份证即可申领。一旦老人听信电诈分子的话,出借了自己的银行卡,便会有所谓的“操作员”前来。上游的这个赃款,打进老年人提供的这个账户上以后,骗子再把这些钱款通过老年人的账户再转移出去。经审讯,该电诈团伙专挑老年人下手,利用其对手机功能不熟悉的特点,操控被骗人的银行账户,为电诈资金“洗白”,再通过线下取现、冒名转账等方式牟利。目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明明有转账记录和对方账号,为什么钱那么难追回?因为这些钱在转入骗子账户后,分分钟就被层层分解,快速转移。
诈骗分子往往会非法买卖、租借,甚至骗取他人的银行卡和支付账户来完成洗钱。帮助诈骗分子实施诈骗,其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诈骗团伙往往以“轻松赚钱”“兼职佣金”为幌子,瞄准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多数人认为,自己只是借张卡,不直接骗人就不违法。殊不知,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