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按交易量排名的Top加密货币交易所- 官方推荐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重磅发声事关虚拟货币、金融无序竞争、创业板改革等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交易所,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交易所排行
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出席并发表演讲。
潘功胜:回应货币政策立场、虚拟货币等市场关切,深度解析中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潘功胜首先回应了近期市场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随后围绕“中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与未来演进”进行了深度解析。
潘功胜表示,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何副总理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在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潘功胜表示,正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金融市场道德风险,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
潘功胜表示,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
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潘功胜表示,近年来,市场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特别是稳定币不断涌现,但整体还处在发展早期。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对稳定币的发展普遍持审慎态度。
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目前这些政策文件仍然有效。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同时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潘功胜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和监管的法定数字货币,兼容了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历经近年来的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初步建立。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
潘功胜表示,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潘功胜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提出,要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我们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工作方向。第一,更好覆盖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的关联性。“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更好覆盖金融市场的运行。第三,更好覆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第四,更好覆盖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的外溢影响。
潘功胜提到,全球金融市场关联性增强,信息传播迅速,金融风险更容易在跨境之间传染蔓延。这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大家比较关注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并加强了早期风险预警。“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动态评估、有效应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主权债务风险和地缘政治等对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
潘功胜指出,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二是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三是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四是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
其中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方面,他提到,正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聚焦评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另一部分聚焦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服务于宏观审慎管理。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后续将与金融机构沟通,进一步完善后执行。
对于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他提到,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拓展中央银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功能。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和期限错配,及时阻断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累积,遏制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建立中央对手方流动性风险约束和流动性支持机制。持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形势及时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做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作,健全房地产金融分析框架,优化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李云泽表示,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中他提到,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李云泽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力促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健康公平的金融秩序。
李云泽表示,开拓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新局面。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有力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为完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和行业标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障。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的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强化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为“五大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持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切实增强监管合力。携手织密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多边和双边协调,健全跨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提升国际监管合作和危机管理效率,共同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全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了科创板“1+6”政策举措。明天,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已经实施,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
“我们还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吴清表示。
同时,证监会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
吴清表示,进一步固本培元,夯实市场稳定内在基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以稳健业绩筑牢价值根基,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支持。
与此同时,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作为今年我们扩大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今天正式推出,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努力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吴清表示。
其中,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今天就将落地。另外,中国投资于境外市场的两只ETF互挂产品也将于近日公告募集。证监会还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务实合作,努力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吴清表示,今日还将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强化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营造更加公平的交易环境,提升行业机构的客户服务水平,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等中小投资者重点关切,推出23项务实举措,不断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
吴清强调,要筑牢防风险、强监管的坚固防线,大力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抓防风险,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防范市场大幅波动;抓强监管,强化“零容忍”执法震慑,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打准打疼,持续增强投资者信心和信任。
吴清表示,将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和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不断提升首都资本市场能级,全力推动资本市场与首都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朱鹤新表示,2024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较2020年增长37%,涉外收支规模较2020年增长64%。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高水平开放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朱鹤新表示,聚焦贸易便利化,近期国家外汇局将新出台9条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主要是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范围和轧差结算业务种类,优化贸易新业态主体外汇资金结算,放宽服务贸易代垫业务管理等。近期还将发布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等政策,并在自贸试验区实施集成式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助力拓展自主开放新局面。
在介绍下一阶段工作时,朱鹤新提到,推动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深化直接投资、跨境融资、证券投资等重点领域外汇管理改革。9月份,国家外汇局推出了跨境投融资一揽子政策,近期还将发布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等政策,并在自贸试验区实施集成式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助力拓展自主开放新局面。